美国《纽约时报》:结婚生子的文化压力依然巨大

美国《纽约时报》9月16日文章,原题:结婚生子的文化压力依然巨大

我经常想起电影《无间道风云》中的一个场景:一个年轻、野心勃勃的警察告诉他的上司,他要结婚了。队长告诉他那是好事,“婚姻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婚男人似乎更稳定”。他还说了一些话,大意是:当人们看到婚戒,会认为至少有人能忍受这个家伙。

美国社会认为结婚很重要

美国结婚率和出生率的下降是若干经济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产物,尽管人们对此普遍担心,但在《无间道风云》那个电影场景中粗略表达的情绪,仍然是迄今为止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信息:婚姻=好。这就是为什么《华盛顿邮报》最近在一篇报道中,花了几千字的篇幅来探究共和党总统参选人蒂姆·斯科特有没有女朋友的原因。

就个人而言,我并不关心政治人物是否已婚,因为我觉得这与他们的领导能力没有任何关系。但我认为在我有生之年,美国人不会选出一位从未结过婚的总统。总统是我们国家的化身,大多数人都希望白宫里的人能表现出理想化的家庭形象。即使是丑闻缠身的前总统特朗普,也常常发布与家人的合影。

所有这些都让我想到了一篇阅读量很高的文章,题为《为什么我们的友谊不能在你们的孩子出生后继续存在?》作者戴维斯详细描述了亲密的朋友为人父母而你没有孩子时可能出现的分歧——有孩子的人:疲惫、乏味、浑身都是婴儿的回呕物,没有时间出门看电影;没有孩子的人:自恋、享受各种游戏。因为这些小问题,双方很容易疏远。

我从两个层面来看待这篇文章的观点,文化层面和个人层面。在文化方面,我认为,当人们到了三四十岁还没有结婚生子,有人就会用电影《无间道风云》的方式来评判他们。许多美国人认为,各种家庭结构都是可以接受的,但绝大多数美国人仍觉得,最理想的家庭结构是“丈夫和妻子一起抚养孩子”。尽管人们对婚姻和生育率下降感到担忧,但改变老套的文化脚本仍然具有挑战性。

希望孩子由亲生父母抚养

绝大多数(75%)美国人在40岁之前结婚,一旦到了40岁,超过75%的男性和超过80%的女性会有亲生孩子。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更广泛的文化早早对婚姻和家庭施加更大压力,就不会有这么多单亲父母了。我总是在想,社会文化到底是什么时候停止推动婚姻和生孩子的?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新调查显示,大约一半的成年人表示,由已婚父母抚养的孩子越来越少,而这将对美国未来产生负面影响。在我看来,如今几乎所有的电视节目和互联网都致力于价值庞大的娱乐产业,“婚姻—孩子”模式的主导地位似乎仍然根深蒂固。

另一方面,父母会感到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要受到评判,而以不熟悉的身份进入一个未知的生活阶段会让人感到不稳定。我研究育儿内容已经很长时间了,当你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时,很难保持与朋友的关系。此外,你还可能要处理强烈的情绪和产后并发症。

很多人抱怨,当父母后不能像以前那样参加聚会。但在我有孩子之前,我就已经大部分晚上都待在家里了,有了孩子后,一切都变成了金钱和精力的问题。养孩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昂贵,而且很难遇到可靠的保姆。

不会影响个人社交

不过,有很多方法可以弥补生活阶段变化带来的分歧。我先于所有亲密的朋友养育孩子,很警惕仅仅因为父母身份而结交新朋友。毕竟,生养孩子是大多数人都会做的事情,它并不是让一段关系保持牢固的基础。 我那些没有孩子的朋友会在我的孩子上床睡觉后过来喝酒看电视,他们之后会去参加其他活动,我喜欢他们这样。有时,我也去和他们一起吃晚饭。我不会错过他们的重要事件,也经常给他们发短信。尽管我的孩子现在都长大了,但我仍然很反感那种“父母只会谈论育儿,除了孩子之外没有其他兴趣”的想法。

但如果没有沟通这些感受,养育孩子有可能毁掉一段友谊。双方自尊心受到的伤害可能更多与理想化家庭的文化压力有关,今天的年轻人仍然被这种压力裹挟,这并非友谊破裂,也不是为人父母和非父母身份之间固有的矛盾。如果友谊是一段长期关系,很有可能会经历一些保持距离的日子。真正的问题可能是,任何形式的友谊都很少能真正长久。(作者杰西卡·格罗斯,陈欣译)

热门相关:唐枭   在遗忘的时光里重逢   惊世第一妃:魔帝,宠上身!   一品侍卫   隐身侍卫